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务院关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机构调整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5:06:55  浏览:969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关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机构调整的通知

国务院


国发〔2005〕4号

国务院关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机构调整的通知

  为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强化监督执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国务院决定:

  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调整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格为正部级,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单设,为副部级机构,作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管理的国家局。

  上述两个机构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另行印发。

二○○五年二月二十六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地区以及其它当代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保护问题探讨
张宏民
(西安光华创新学校 社科系 陕西 西安 710072)
摘要:我国现已初步形成少数民族教育法律制度体系,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权利获得了基本的保障,但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原因,我国在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保护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应对举措,最后论述了解决问题的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保护现状;举措
Education right protection question discussion of contemporary ethnic minority
Zhang HongMin
(Innovative school of the brilliance of Xi'an Society's department ,Shaanxi ,Xi'an ,710072,,China))


Abstract :Our country has already formed the legal system of a few national education tentatively now, ethnic minority received an education the right has obtained basic guarantee, but because history , geography , politics , economy ,etc. reasons of various fields, a lot of questions exist yet in education right protection of ethnic minority in our country. This text has carry on research to this, has proposed solving the action of dealing with of the problem, expounded the fact finally that solves the meaning of the problem.
Key words : Ethnic minority; Education right; Prote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 Action




对于少数民族来说,受教育权既是一项公民权,也是一项民族权,保障这一权利的实现,对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对当前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实现状况作了长时间调研的基础上,拟从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保护现状、改善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实现状况的举措、加强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保护的意义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一、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保护现状
建国五十多年来,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实现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努力予以贯彻和实施,现已初步形成少数民族教育法律制度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权利获得了基本的保障,民族教育规模不断地发展壮大,少数民族的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
例如辽宁地区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实现的情况就能充分说明上述事实。辽宁省现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从民族幼儿园??民族小学??民族初中??民族高中??民族高等院校的民族教育体系。民族学校由1978年前的不足100所,发展到上世纪末的2229所。截止到2004年4月,辽宁省各级各类学校近800万在校生中,有少数民族学生105余万人。辽宁省人口较多的蒙古、朝鲜、满、回、锡伯族五个民族都设有本民族的幼儿园和中小学。
表1:          全省民族学校分类表  
初 高 中 小  学
学校总数(所) 在校生数(人) 教职工数(人) 学校总数(所) 在校生数(人) 教职工数(人)
蒙古族 44 28221 2584 282 80804 2567
朝鲜族 29 15655 2010 63 18845 2028
满、回、
锡伯族 20 6870 1731 113 29402 2094
注:以上不包括普通学校的民族班
辽宁省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大幅度提高。目前,这一民族地区幼儿学前入园率70%以上,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7%、95%、56%。
辽宁省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升学率也不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辽宁省已有10万余名少数民族学生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少数民族考生的高考升学率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6%上升到上世纪末的21%。少数民族学生升学率的逐年提高,就使大批少数民族优秀青年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学习。[1](P20)
上述情况无可辩驳的说明,当代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保护的总体状况是较好的,较之以前有较大的进步。
但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原因,我国在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保护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总括起来,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特别是女童辍学率高且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民族地区辍学率累计高达38%。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是民族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
表2: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义务教育情况表

年份 全部学校数(所) 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人) 辍学率比例(%) 初中入学率(小升初)(%)
普通学校 民族学校 总计 民族学生 总计 女童
1995 301 15 10170 5 36 97
2000 248 15 10523 3 58 96
2003 172 8 13916 9741 3.53 70 97.2
从上表可以看出,民族地区九年义务阶段学生辍学现象近年来呈增多趋势,而且女童占的比例更大.[2](p24)九年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受教育权的基本内容和进一步实现的根基。一个少数民族学童如果连九年义务教育都保障不了,那么少数民族应当享有的受教育权在他(她)这里的实现状况就可想而知了。教育欠债的结果是积成一支庞大的文盲半文盲队伍,而且这个队伍还在以每年数万甚至数十万失学辍学儿童的速度在递增。长此以往,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愚者越愚”,“智者越智”,少数民族的发展就无从谈起,以至国家的发展也要受到严重影响。
(二)民族地区师资力量的提升缓慢。民族地区工作和生活环境差,教师待遇低,还存在拖欠工资现象,在市场经济下,这样的情形根本吸引不来高精尖各级各类人才,即便是民族地区出去上大学的学生毕业时往往也不愿回民族地区工作,甚至已到民族地区工作的教师还要流失。这样一来,导致的结果是民族学校的教师学历低,素质不高,教师队伍的总体数量和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严重影响教育质量。在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全国大部分地区整体师资力量都在不断飞速提升,但民族地区师资力量的提升却比较缓慢(不可否认有些民族地区师资力量也有所提升)。这就影响了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实现状况的改善。
(三)民族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且缺乏法律保障。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各地忙于搞经济建设,尽管中央有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但各地对教育事业尤其是少数民族教育往往重视不够,教育经费投入就不足,需要维修的基建投资到不了位,公用经费严重短缺,基础设施严重落后。该给的经费被削减了,即便是被削减了的经费由于无法律保障机制往往也是难以到位。这样的情形就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保护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例如2003年,辽宁省10个民族县(市)教育经费支出累计总额为559万元,而海城市教育经费支出为627万元,民族地区教育经费支出与发达地区相比,教育经费相差悬殊。[3](P26)
(四)“高考移民”等现象也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实现。所谓“高考移民”,是指由于我国在教育欠发达地区、北京教育发达地区实行差别高考录取分数线,于是录取分数线高的教育发达地区的考生,纷纷采取转学、迁移户口等办法到教育欠发达地区和录取分数线低的教育发达地区去应考的特有的现象。 近年来,这种“高考移民”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还有人专门组织安排,从中获利。可以看到的是,大学录取分数线低的省份大多属“老、少、边、穷”地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这样一来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录取过程中就受到了排挤,其接受高等教育的受教育权就不能得到较好的实现,国家对少数民族的照顾和优待也就落不到实处。
(五)由于没有形成对民族教育法律政策贯彻实施的监督检查、激励奖惩机制,侵害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事件得不到及时纠正。我国的民族教育法制工作相当薄弱,立法滞后,目前还没有一部系统完善的民族教育法对民族教育的发展起保障和促进作用,致使民族教育很不适应改革开放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更是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机制,实践中发生侵害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事件,往往也无法得到及时纠正,这就使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权利难以得到充分的实现。从受教育权的整体性来衡量,少数民族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特别是在当前民族教育与全国教育的平均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且这种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情况下。
二、改善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实现状况的举措 针对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本着务实科学的原则,笔者认为改善我国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实现状况的举措至少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减少以至杜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扎扎实实做好民族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工作。” 民族地区学生辍学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
1.学生家里贫困,无力供给孩子上学,虽有心而力不足;
2.家长未充分认识到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认为孩子尤其是女童读书屋用或用处不大;
3. 民族地区实行教育“一费制”后,按要求对贫困学生应减免课本费和学杂费,但由于学校经费短缺往往减不了,更有甚者还提高收费标准,亦造成无钱上学;

衢州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政府


衢州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


  《衢州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已经2003年11月3日市人民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厉志海
                          二○○三年十二月四日
  
  
  
  
  衢州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政令的统一,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浙江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规范性文件,是指本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以下简称行政机关)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在一定时期内反复适用,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文件。
  第三条 规范性文件的报送备案,以及与之相关的审查监督适用本办法。
  行政机关制定的内部工作制度、人事任免决定、对具体事项的行政处理决定等,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以下简称市法制部门)具体负责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
  行政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具体承办规范性文件的报送备案工作。
  第五条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坚持有文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原则,确保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
  第六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发布之日起30日内,由制定机关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在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的同时抄送市人民政府。
  第七条 依照前条规定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径送市法制部门,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备案报告1份;
  (二)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2份;
  (三)制定说明2份;
  (四)市法制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具备条件的,应当同时报送电子文本。
  第八条 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第七条规定的,由市法制部门予以备案登记;不符合第二条规定的,退回报送机关;符合第二条但不符合第七条规定的,暂缓办理备案登记。
  暂缓办理备案登记的,由市法制部门通知报送机关补充报送有关材料;补充报送符合规定的,予以备案登记。
  第九条 对经备案登记的规范性文件目录,由市法制部门定期予以通报。
  未经备案登记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执法和审理行政复议案件的依据。
  第十条 对备案登记的规范性文件,市法制部门就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是否超越法定职权范围;
  (二)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和WTO规则及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相抵触;
  (三)行政许可、收费、处罚、强制措施等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的内容是否合法、适当,依据是否充分;
  (四)规范性文件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是否矛盾;
  (五)制定程序、公布方式是否规范;
  (六)其他需要审查的事项。
  第十一条 市法制部门在审查规范性文件的过程中,需要报送机关提供相关资料或者说明有关情况的,报送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提供或者作出说明;需要征求有关行政机关意见的,被征求意见的行政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回复。
  第十二条 经审查,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规范性文件,由市法制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与法律、法规、规章和WTO规则及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相抵触,或者设定权利义务的依据不充分或者内容不适当的,责令制定机关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发文决定暂停执行,并报请市政府予以变更或者撤销;
  (二)不同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之间对同一事项规定有矛盾的,召集有关机关进行协调。协调一致的,由有关机关限期修改;协调不一致的,提出意见报市政府决定,并通知有关机关;
  (三)超越法定职权范围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报经市政府同意后予以撤销;
  (四)制定程序、公布方式不规范或者存在技术性问题的,责令制定机关限期处理。
  第十三条 市法制部门提出备案审查处理意见的,制定机关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自行处理并书面答复办理结果。
  第十四条 市法制部门认为抄送的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或者规范性文件之间有矛盾的,应当向报送机关或者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提出书面意见。报送机关或者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应当核实并给予答复。
  第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或者规范性文件之间规定不一致的,可以直接向市法制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市法制部门应当进行研究并提出处理意见,按规定程序办理。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将上一年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报送市法制部门备查。
  第十七条 市法制部门应当于每年第一季度,将上一年度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情况汇总通报,并向市人民政府专题报告,同时抄送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清理自行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并将清理结果报送市法制部门。
  第十九条 市法制部门应当加强对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情况和备案审查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十三条、第十六条、第十八条规定的,由市法制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可以建议有权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 法律、法规、规章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有具体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参照本办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作出规定。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