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咸宁市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1 23:20:46  浏览:857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咸宁市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办法

湖北省咸宁市人民政府


咸宁市人民政府令第24号



  《咸宁市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2012年第11次市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丁小强

  2012年9月1日



咸宁市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病媒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防止疾病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湖北省爱国卫生管理条例》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病媒生物,是指传播人类疾病和威胁人类健康的鼠类和蚊、蝇、蟑螂等害虫。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坚持群众动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科学治理、分类指导和群众治理与专业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遵循以治理环境为主、药械控制为辅的综合防制方针,并使之常态化、制度化。

  第五条 市、县(市、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宣传发动、监督管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市、县(市、区)爱卫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爱卫办)具体负责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监督管理、考核、协调工作。

  市、县(市、区)爱卫会成员单位应当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做好本系统本单位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大力宣传爱国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动员群众参与病媒生物防治控制工作。

  第六条 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调查研究、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密度监测工作。

  第七条 医院、宾馆、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人员集中的场所,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建筑工地、农贸市场、垃圾转运站、垃圾处理场、粮库等易孳生病媒生物的场所,应当建立健全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制度,设置病媒生物防范和消杀设施,并指定人员负责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工作。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爱卫会的部署,组织辖区单位和居(村)民开展病媒生物消杀活动。

  第九条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实行分工责任制。

  (一)公共绿地、道路附属绿地,公共绿地设立的公厕等场所由园林部门负责;

  (二)窨井、下水道、垃圾填埋场、中转站、公用垃圾桶(箱)、公共厕所等公共环境和场所由市政和环卫部门负责;

  (三)属于水务部门管理的区域由水务部门负责;

  (四)城镇居民区及居民区附设的垃圾房(桶、箱)、蓄粪池由当地社区居民委员会、产权单位、业主委员会或者其委托的物业管理机构负责;

  (五)农村垃圾房(桶、箱)、蓄粪池、水塘、沟渠以及农村生产用有机垃圾处由当地村民委员会负责;

  (六)集贸市场由市场主办单位负责;

  (七)拆迁、建设工地由建设单位负责;

  (八)单位内部和居民住宅由单位和居民负责;

  (九)其他场所按隶属关系由产权单位或者管理部门负责。

  责任不明确或者有争议的区域,其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的责任单位由当地爱卫会或者其共同的上一级爱卫会确定。

  第十条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一)每年春、秋两季开展全方位的病媒生物消杀活动;

  (二)开展环境防治:充分发动群众,大搞室内外卫生。彻底清除垃圾、积水,填平坑洼,治理四害孳生场所;清除鼠洞、鼠咬痕、鼠粪等鼠迹。粮油、食品、饮食服务、公共场所等特殊行业要完善防治四害的设施。

  (三)开展物理防治:用鼠笼、鼠夹等器械以及粘、诱、捕、打、烫等方法捕杀病媒生物。

  (四)集中开展化学防治:统一组织化学防治工作,统一购置药饵、统一投药时间,确保投药的饱和率、覆盖率、到位率符合规范要求。

  第十一条 各县(市、区)、各单位及居民应当根据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专业技术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密度指标值控制在国家相关标准以内。

  ﹙一﹚鼠控制标准:夹夜法测定不超过1%,粉迹法测定不超过3%,重点单位防鼠设施不合格处不超过5%。

  ﹙二﹚蚊控制标准:室内及职工和学生宿舍、普通工作间有蚊房间不超过4%,外环境各种存、积水中,蚊虫幼虫(或蛹)阳性不超过3%。

  ﹙三﹚蝇控制标准:室内有蝇房间不超过3%,重点单位有蝇房间不超过1%,每个阳性房间的蝇数平均不超过3只;食品、饮食行业操作间、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单位食堂操作间、库房及医院病房不得有蝇。

  ﹙四﹚蟑螂控制标准:室内有蟑螂成虫或若虫阳性房间不超过3%;有未孵化蟑螂卵荚的房间不超过2%,平均每间房不超过4只,有蟑螂粪便、蜕皮等蟑迹的房间不超过5%。

  第十二条 申报省、市级卫生镇要求鼠控制必须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另蚊、蝇、蟑螂控制要有一项达到国家标准,其它二项不超过国家标准的2-3倍。申报省、市级卫生村要求鼠控制必须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另蚊、蝇、蟑螂控制不超过国家标准的2-3倍。

  第十三条 公共环境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所需经费,由当地人民政府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单位和居民户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需费用由各自承担。

  第十四条 单位、居民户可以根据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专业技术要求自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病媒生物消杀,也可以委托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具体实施。重点单位、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由病媒生物防制专业服务机构实行专业防治。病媒生物消杀服务单位应当与委托单位或者个人签订合同。服务质量未达到合同要求的,应当承担约定的责任。

  第十五条 市、县爱卫办对于符合下列条件的病媒生物消杀服务单位予以公示,以方便需要服务的单位和个人选择:

  (一)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库房;

  (二)有健全的服务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三)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四)从业人员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并经爱卫会工作部门考核合格;

  (五)所用的消杀药物、器械符合规定的要求。

  第十六条 从事有害生物预防和控制的经营单位和个人须经当地相关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颁发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

  申请从事有害生物预防和控制的经营单位和个人,经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后,应当在十日内持工商营业执照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爱卫会办公室备案。

  第十七条 经营、使用的消杀药物必须保证质量合格,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的要求。禁止生产、配制、销售、使用国家禁用以及没有批准文号、商标、使用说明、厂名、厂址等标识的灭杀药械。

  第十八条 实行杀鼠剂经营资格核准制度。杀鼠剂经营资格核准和经营的指导工作,城市由市、县(市)爱卫会负责,农村由市、县(市)农业部门负责。杀鼠剂经营必须先取得经营资格核准后,方可向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

  禁止生产、销售、运输、储存、使用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

  第十九条 各级爱卫办应当加强对消杀药物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对拒绝、阻挠监督检查,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市爱卫会按照灭鼠、灭蚊、灭蝇、灭蟑先进城市标准,对县 (市、区)除四害工作每两年组织一次达标考核或者评估。

  各级爱卫会对在病媒生物防治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一条 爱国卫生督查员应当加强对本办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辖区内各单位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第二十二条 未采取病媒生物防治措施,病媒生物密度超过国家相关标准或者达不到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要求的单位、居民户,由市、县 (市、区)爱卫办责令限期改正,限期内仍不改正的,市、县 (市、区)爱卫办可以指定具备资质的有害生物防治服务机构代为实施消杀灭工作,所需相关费用由该单位、居民户承担。

  第二十三条 不具备基本工作条件的有害生物防治服务机构擅自提供有偿服务的,由市、县(市、区)爱卫办会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有害生物防治服务机构病媒生物防治使用禁用药物的,由市、县(市、区)爱卫办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查处,并由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未经核准擅自从事杀鼠剂经营的,由市、县 (市、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没收其非法物品,并处以销售金额三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由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处理,市、县(市、区)爱卫办做好督办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级爱卫办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相关行政部门管理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为防范和消杀设施不完备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经营场所发放卫生许可证的;

  (二)对病媒生物统一消杀活动组织不力,致使疫情突发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审批病媒生物消杀服务单位时弄虚作假的;

  (四)发现未依法取得批准或者工商注册的单位和个人,擅自从事消杀药物生产、经营或者病媒生物消杀活动,而不予依法处理的;

  (五)发现消杀药物生产、经营单位或者病媒生物消杀服务单位不再具备规定条件,而不撤销原批准的;

  (六)利用工作之便推销消杀药物、器械牟取私利的;

  (七)其它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爱卫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二○一七年八月三十一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濮阳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政府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濮阳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濮政〔2011〕5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濮阳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濮阳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实行属地管理;
(二)保障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
(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四)政府救助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
(五)公开、公平、公正;
(六)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由各级政府财政保障。
第三条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各级人民政府承担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基本责任,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供物质条件和组织保障,对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提倡和鼓励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支持、参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第四条 市民政部门负责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工作。
县(区)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乡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对象的审批、资金发放和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最低生活保障的受理、调查和初审工作。
居(村)民委员会根据县(区)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的安排,具体负责本社区(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请、调查和评议工作。
第五条 发改、统计、财政、公安、金融、工商、税务、住房和城乡建设(房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关工作。
发改和统计部门负责提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物价水平指数等情况。
财政部门负责筹集落实并及时拨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保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经费。
公安部门负责核实确认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的户籍、车辆等情况。
金融和证券管理部门负责提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储蓄和投资经营证券等情况。
工商和税务部门负责提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有关经商、经营和缴纳税金等情况。
住房和城乡建设(房管)部门负责核实确认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的房产情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城乡低保家庭成员劳动就业、领取失业保险金和离退休费以及办理小额贷款再就业等情况。

第二章 保障对象

第六条 凡持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城乡居民,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城市居民家庭指月人均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指年人均收入)低于本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均可申请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镇居民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持有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申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七条 家庭成员指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或扶养关系并共同生活的人员。具体包括下列人员:
(一)夫妻;
(二)父母与未成年的子女(包括养子女、继子女、非婚生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与父母双亡的孙子女、外孙子女;
(三)子女与无生活来源的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与子女亡故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四)兄、姐与父母双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
(五)父母与丧失劳动能力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子女,在校就读且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的子女;
(六)民政部门根据本条原则和有关程序认定的其他人员。

第三章 保障标准

第八条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指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当按照上年度当地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比例,参照必需的衣物、水电、燃料、取暖、交通、日常生活用品等因素确定。
市城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市民政部门会同发改、财政、统计、物价等有关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执行。
各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民政部门会同发改、财政、统计、物价等有关部门制定,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各县(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区)民政部门会同发改、财政、统计、物价等有关部门制定,经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状况、上年度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市场综合物价指数等因素及时进行调整。
第四章 家庭收入的核算

第九条 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一定期限内拥有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包括扣除缴纳个人所得税以及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后的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
(一)工薪收入。主要包括工资(按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工资总额范围)以及兼职、兼业收入和从事各种技艺、各项劳动服务所得的报酬。从事非固定务工或灵活就业的,按实际发放薪酬或
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核定。
(二)经营净收入。指个体、私营业主等在工商登记机关依法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合法经营取得的收入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等费用后,可直接用于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收入。
(三)财产性收入。主要包括:
1.投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利息收入、有价证券股息红利收入、保险受益、合伙入股和其他投资收益。
2.出租房屋等资产收入。将家庭拥有的房屋、车辆、土地等资产出租产生的收入。
3.知识产权收入。自己创作、发明或者参与创作、发明并归个人所有的著作权、专利权、专有技术等带来的收入。
4.其他财产性收入。指除上述之外的财产产生的收入。
(四)转移性收入。主要包括离退休金、失业保险金、遗属补助费、各种赔偿收入、因劳动合同终止(包括解除)所获得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一次性安置费)、赡养费、抚(扶)养费、提取住房公积金、接受馈赠收入、继承收入以及经认定应计入的其他收入。
关于赡养费和扶(抚)养费的计算:有裁决或判决书的,按照裁决或判决的数额计算;没有裁决或判决的,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低保标准的1.5倍(低保标准×1.5)以下的,视为无赡养、扶(抚)养能力;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1.5倍以上的,赡养、扶(抚)养费按照超出部分除以赡养、扶(抚)养负担人数计算。
赡养、扶(抚)养费=(家庭总收入-当地低保标准×1.5×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数)÷赡养、扶(抚)养负担人数。
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双方关系的家庭成员,其相互之间的赡养和扶养或者抚养关系、应尽义务等,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五)其他收入
1.出售财物收入。主要包括出售自有设备、住房收入,因建设征地等原因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和安置补助费、拆迁安置房屋货币补偿收入和出售其他物品收入。
2.借贷收入。主要包括提取储蓄存款、收回借出款、收回储蓄性保险本金、兑售有价证券、收回投资本金、其他借贷收入等。
3.经认定应计入家庭收入的其他收入。
第十条 各类家庭收入应按照下列规定进行计算:
(一)实物收入应按当地市场价折算;
(二)家庭收入的确认期限一般不超过提出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前的3个月,不稳定收入的确定以提出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前6个月平均水平为准;
(三)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工资收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实际收入计算;核实有困难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因所在用人单位长期亏损、停产、半停产、破产等原因,已经连续6个月以上未领到或未足额领到工资,且今后不能予以补发的,由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所在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工信部门认定并出具证明,按实际收入计算。
(四)离退休费、失业保险金和职工遗属生活补助金按照实际发放数额计算;
(五)享受病假工资的职工、病退、内退人员、学徒工、大中专毕业实习期人员的工资或生活补助费收入,均按实际收入计算;
(六)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偿(助)费,或因征地领取一次性赔偿和安置补助费,以及获得其他收入(以下统称一次性收入)的人员,应在一次性收入中扣除申请人自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前个人应缴纳的基本社会保障费,再将剩余部分与家庭其他收入合并计算,然后按家庭人口数和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自领取一次性收入之月起可分摊的月数,在可分摊的月数内,该家庭不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七)因征地或拆迁一次性领取征地和拆迁补偿费的家庭,其补偿款用于购置经济适用房等安居性质的自住房屋实际支出后的结余部分,按照规定计入家庭收入;
(八)长期在外务工的家庭成员,不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按务工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九)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收入可以参考当地统计等部门测算核定家庭收入。
第十一条 以下收入不计算为家庭收入:
(一)优抚对象按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
(二)保障对象获得的医疗、住房、水电气费的减免、补助;
(三)奖学金、助学金、科技成果奖、见义勇为奖、独生子女奖励金;
(四)交通补贴、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儿童托费补贴;
(五)因公死亡人员及其家属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丧葬费;因公伤残人员的护理费;对身心健康有损害的特殊工作岗位的特岗补贴;
(六)其他按照规定不应计入家庭收入的费用。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一)实际生活和支出水平明显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
1.拥有并使用各种机动车辆、大型农具、农机具的家庭(残疾人用于功能性补偿代步且未用于客货运营的机动车辆除外);
2.雇佣他人从事各种经营性活动的家庭;
3.自费安排子女择校就读、出国留学的家庭;
4.持有有价证券、从事其他投资行为或收藏高价值物品的家庭;
5.申请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购买商品房,或购买超过经济适用房标准面积的家庭;
6.申请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期间高标准装修房屋的家庭;
7.无特殊情况,水、电、气、通讯费等月人均支出超过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
8.家庭成员经常享用高档烟酒等非生活必需品,以及参加高消费娱乐、休闲活动的家庭。
(二)拒绝配合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管理机关进行调查、核查,致使无法核实家庭收入的家庭;
(三)故意隐瞒家庭真实收入(包括隐性收入)及家庭人口变动情况,提供虚假申请及证明材料的家庭;
(四)通过恶意分户、离婚、赠与、转让等形式放弃应得财
产,或放弃应得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和其他合法收入的家庭及个人;
(五)故意采取规避法律、法规行为造成生活困难的人员;
(六)参与赌博、卖淫、嫖娼、吸毒等违法活动经教育不思悔改的人员;
(七)因超标建房或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
(八)外地来本市就读的在校学生;
(九)无正当理由,擅自将土地承包权转租他人的家庭;
(十)无正当理由,在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之前,已在本市以外地区居住一年以上的家庭;
(十一)其他按照规定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情形。

第五章 保障金的申请、审批

第十三条 申请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由户主提出书面申请,特殊情况下也可由非户主家庭成员或者法定监护人、社会组织等代为提出申请。申请时,申请人应当如实申报家庭收入和财产,并出具户口薄、身份证、婚姻证书、收入证明等证明材料。申请人户籍所在地与居住地不一致而在同一县(区),且在居住地连续居住超过12个月的,在实际居住地提出申请并进行审批,户籍地予以配合。户籍地与实际居住地不在同一个县(区)的,应办理户籍迁移手续后,再进行申请办理。
第十四条 各村(社区)应成立民政议事委员会,负责受理低保申请受理,对申请人提供的书面申请及相关材料按照下列规定作出决定:(一)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规定和要求的,应及时受理;(二)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和要求的,应当场或者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齐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视为受理;(三)申请人明显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应及时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村级民政议事委员会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群众代表评议等方法对申请人家庭成员构成、家庭收入、财产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评定。然后将申请人员名单及家庭收入等情况张榜公示7日,经公示无异议的,居(村)民委员会签署意见后报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
第十六条 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自受理居(村)民委员会报送的申请材料起20日内,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财产状况等调查核实,提出初审意见,在申请人所在社区张榜公示后,将公示无异议的申请人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县(区)民政部门。
第十七条 县(区)民政部门自收到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报送的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批手续,作出是否批准申请人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审批决定并予以公布。对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 对经批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县(区)民政部门应当从作出批准决定的下月起,按照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乘以其家庭成员人数,分别按月和按季度及时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足额发放保障金,并将其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和补助金额等情况,在其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社区以户为单位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每次公示中有异议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的,审核期限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第十九条 县(区)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举报箱、投诉电话和固定公示栏,公开城乡低保政策、办理程序、办理结果,以及保障对象的家庭成员、家庭收入、月人均收入、月人均补助金额等情况,并进行长期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不符合法定条件而获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或者对符合法定条件而不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的,都可以向县(区)民政部门提出意见。县(区)民政部门应当自接到意见之日起30日内核查完毕,对情况属实的,应当予以纠正。
第二十条 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应成立由主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的民政理事委员会,负责城乡低保审核和评定工作。
第二十一条 县(区)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可以通过信息比对、书面审查、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民主评议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财产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调查核实。申请人以及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应当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证明材料。
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财产状况有异议或者认为有其他需要核实的情况,县(区)民政部门应当通过税务、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管理、车辆管理等单位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查证申请人的收入情况以及存款、有价证券、房产、机动车辆等财产信息。公安(车辆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会保险)、住房和城乡建设(房地产)、金融、工商、税务、住房公积金等部门和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二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通过金融机构按月足额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通过金融机构按季度足额发放。

第六章 动态管理和分类施保

第二十三条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并按照城乡低保对象的家庭状况分类施保。
(一) 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以及虽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扶养或抚养能力的城市居民,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行全额救助;对其他人员根据其家庭收入状况实行差额救助;
(二) 对农村特殊困难对象,要实施重点救助。
第二十四条 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居(村)委员会应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进行定期核查:
(一)对就业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每季度复核一次。保障对象家庭收入发生变化的,应及时进行调整;
(二)对所有保障家庭每年度进行一次全面复审。年审通过的家庭,管理机关应在其《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上加盖年度审验印章。
第二十五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度进行一次全面复审,具体时间由各县(区)民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确定。
第二十六条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应当分别于每年的1月和7月通过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向县(区)民政部门报告其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家庭收入、财产状况和家庭人口在短期内发生变化的,应当在变化后的一个月内,书面报告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无正当理由不报或者迟报的,民政部门可以暂时减发或者停发其最低生活保障金。
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报告情况进行核查,并按规定报请县(区)民政部门及时办理停发、减发或者增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手续。
第二十七条 县(区)民政部门应根据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变更材料,及时作出保障金增发、减发或停发审批决定。停发或减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县(区)民政部门应在停发或减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当月书面通知保障对象,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八条 县(区)应当逐步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审核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利用公安(人口和车辆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会保险)、住房和城乡建设、金融、工商、税务、住房公积金等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的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建立科学、高效的收入、财产审核管理信息平台。
第二十九条 加强和规范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有效保护和利用最低生活保障档案,严格按照《濮阳市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条 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在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方面应享受的救助和优惠政策,按照有关文件执行。

第七章 资金筹集与管理

第三十一条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由县(区)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助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保障资金通过金融部门实行社会化发放,各金融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民政部门委托代发低保金工作。
第三十二条 县(区)民政部门应在每年年底前,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人数和人均补助标准,向本级政府和财政部门提出下年度城市低保资金预算草案。年度预算草案经审核并报同级人大批准后,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在“最低生活保障”款中列支。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为保证实现应保尽保,需要增加低保资金的,各县(区)民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向同级政府和财政部门提出追加预算方案,财政部门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落实资金。
第三十三条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除上级补助资金外,不足部分由市、县(区)两级财政按照1∶1的比例负担解决。
第三十四条 财政部门应及时将保障资金转入社会保障资金专户,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保障资金年终如有结余结转下一年度使用,严禁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以任何理由截留、挤占、挪用或克扣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第三十五条 县(区)政府应将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予以足额安排,用于低保工作的调研、培训、核查、印制、建档及信息化网络建设等业务,切实保障城乡低保工作所需经费。
第三十六条 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拨付及发放,应手续完备、账册齐全,并接受财政、审计、纪检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审计和社会监督。

第八章 权利义务与奖惩

第三十七条 城乡困难居民在申请及享受低保待遇期间,应自觉履行下列义务:
(一)积极主动配合低保工作人员的入户调查,按要求如实申报家庭财产和实际收入;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家庭收入增加或者家庭成员减少的,应在一个月内及时报告居(村)委员会或者上级管理机关;
(二)在法定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的保障对象,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应当积极参加当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居(村)民委员会组织的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
(三)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的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期间,应当参加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组织的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并主动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求职登记,接受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通过各种方式主动求职。有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经有关部门二次推荐提供就业岗位,无故拒不就业的,停发其本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四)城乡低保家庭在领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期间,不得进行奢侈性消费或者进行股票、基金、期货、外汇、权证交易等高风险投资。
第三十八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区)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并停止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追回其冒领的款物;情节恶劣的,处以冒领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一)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二)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好转,不按规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继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具体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标准按照《河南省民政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试行)》(豫民〔2009〕4号)有关规定处理。必要时可申请地方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对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追回其冒领的资金并给予批评教育。
第三十九条 为享受低保待遇而无理取闹、不听劝阻、侮辱、谩骂甚至殴打低保工作人员,干扰、妨碍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正常工作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申请低保人员及低保对象对审核审批机关作出的决定、处罚等有异议或不服的,均有权向审批管理机关投诉举报,
必要时可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第四十一条 从事城乡低保审批管理的有关单位和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申请人员,故意为其办
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申请人员,不按时办理城乡低保待遇,无故拖延的;
(二)擅自改变城乡低保待遇范围和标准的;
(三)贪污、挪用、克扣、无故拖欠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四)向保障对象收取额外费用或收受贿赂的;
(五)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六)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
第四十二条 对经查实出具虚假证明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企业,由县(区)民政部门提请其上级主管机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并记入金融部门或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或当地有关部门建立的诚信档案。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监狱执法中应注意的法律知识点

(昌吉监狱 周青江)

[摘要]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在监狱执法中,确保监狱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正确适用,是依法治监、监狱工作法制化的必然要求。在目前监狱工作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的情形下,我们必须运用法学原理,充分考虑各个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的时间先后、效力的大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处理,才能保证监狱执法中工作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正确有效适用。

一、《监狱法》第六十条规定的正确适用。

我国现行《监狱法》是1994年12月29日颁布实施的,《刑事诉讼法》是1996年3月17日修改,1997年1月1日施行的。《监狱法》第六十条规定的“……或者免予起诉意见书”已被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所取缔,不再适用“免予起诉”。监狱狱侦部门在具体工作中,不能仅依据《监狱法》第六十条的规定,仍适用“免予起诉意见书”,而应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再使用“免予起诉意见书”。对犯罪情节轻微,按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可向人民检察院提请“不起诉意见书”。因为《刑事诉讼法》是我国专门的刑事程序法,其法律效力大于《监狱法》中刑事程序方面的规定。

二、对申诉罪犯减刑的正确处理。

由于现行法律对申诉罪犯是否可以减刑,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对申诉罪犯的减刑问题较难正确把握。一种观点认为:申诉就是不服判,就是不认罪服法,不能减刑;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其它方面改造表现好,也可以减刑。笔者结合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认为正确的做法为:

(一)对申诉罪犯“不应当一概认为是不认罪服法”,一概不予减刑。

根据我国《刑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罪犯可以减刑的情形之一是“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由于“确有悔改表现”较为笼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对“确有悔改表现”的解释是指“同时具有以下四个方面情形:认罪服法;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第二条同时规定“对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提出申诉的,要依法保护其申诉权利。对罪犯申诉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应当一概认为是不认罪服法”。所以,对于申诉罪犯不能一概不予减刑,应区别对待。

(二)对申诉罪犯应当结合其具体改造表现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区别对待。

1、可以减刑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百零三条规定“……经两级人民法院处理后又提出申诉的,如果没有新的充分理由,人民法院可以不再受理。”根据此解释的规定,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的规定,对申诉罪犯可以减刑的情形应当同时具备:
(1)申诉被人民法院书面通知驳回的次数不超过二次(不含二次)或者申诉被两级人民法院两次书面通知驳回后不再申诉的。
(2)具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确有悔改表现”解释中除“认罪服法”外的三个方面情形,即“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

2、不可以减刑的情形。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不存在“确有悔改表现”,不可以减刑。

(1)申诉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百九十八条、三百零三条规定的两级人民法院书面通知驳回后,仍然坚持申诉的。
(2)不具有“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情形。
(3)不具有“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 情形。
(4)不具有“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 情形。

三、服刑罪犯在劳动中致伤、致残或者死亡补偿的法规、法理依据。

监狱服刑罪犯在劳动改造中发生工伤的事件时有发生,罪犯或其亲属因为不能接受监狱对工伤偿的处理意见,进行上访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因为罪犯及其亲属无理纠缠;二是由于监狱处理此项工作的民警对罪犯工伤补偿的法规、法理论依据理解不透,依法说理解释工作没做到位所造成的。因此,监狱具体处理此项工作的民警必须对“罪犯工伤补助金”的法规、法理依据有较准确的认识,进而做好对工伤罪犯或其亲属的解释工作。以妥善处理罪犯工伤善后工作,减少或杜绝上访。
近十年来,笔者曾协助监狱领导处理了多起罪犯工伤事件,除一起发生上访外,其余均得以圆满解决。体会主要是:对罪犯工伤补偿产生分歧的原因、罪犯工伤补偿的法规、法理依据要有充分的认识。

(一)罪犯工伤补偿产生分歧的原因。

发生罪犯工伤后,罪犯或其亲属往往是以《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1月1日以前是《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作为计算补助金的依据,月补助标准为社会职工平均工资,约为1000—2000元。而监狱计算补助金的依据是《罪犯工伤补偿办法》,月补助标准为罪犯劳动酬金加基本生活费,约为150—400元。罪犯或其亲属对工伤补助金的心理期望值比监狱的处理意见要高出很多,因而难以接受。

(二)罪犯工伤补偿的法规依据。

1、法律依据
处理罪犯工伤补偿的法律依据是《监狱法》。《监狱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罪犯在劳动中致伤、致残或者死亡的,由监狱参照国家劳动保险的有关规定处理。”此条确定了罪犯工伤处理主管机关是“监狱”。《监狱法》的这条规定很重要,一是可以增加工伤罪犯或其亲属对监狱处理意见的认可、信任度;二是打消了工伤罪犯或其亲属直接起诉的想法。可以避免滥用诉权对处理问题的不利影响。

2、规章依据。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